
焦慮侵蝕生活品質,影響工作和社交表現。
2023-2024年有大學進行精神健康研究,發現20.7%受訪者有焦慮症狀,而Z世代有30.5%感到焦慮。
中醫焦慮核心:氣機失暢,肝鬱為首 。
1. 肝氣鬱結
壓力情緒壓抑→氣滯→煩躁易怒、胸脅脹痛、頻嘆氣

2. 心脾兩虛
思慮過度耗損→心神失養+脾虛血弱 → 心悸失眠、疲倦食慾差

3. 氣鬱化火/痰熱擾心
鬱久化火生痰 → 口苦口乾、失眠多夢加重

① 隨時隨地,疏通鬱結
▶ 穴位揉按+耳穴貼壓
💡穴位:太衝穴**(足背第1-2趾骨間凹陷處)——疏肝理氣要穴,揉按3分鐘緩解緊繃情緒
💡耳穴:貼壓 *神門、皮質下、心區*——調節自律神經,減輕心慌感


② 調養臟腑・根源治療(治本)
▶ *個人化中藥方劑*
🌱 香附:疏肝解鬱,調經止痛
🌱龍眼肉:補益心脾,養血安神
🌱竹茹:清熱化痰,除煩止嘔
(實際用藥需經醫師辨證,量身調配,切忌自行服用)
③ 自主養生・強化療效
☕ *疏肝茶飲*|玫瑰花5朵+薄荷葉少量→ 沖泡代茶
✋🏻晨起拍打 *大腿外側膽經*(褲縫線位置),助氣機升發


